ALC轻质隔墙条板的质量检测需贯穿生产、运输、施工全流程,结合外观、尺寸、物理性能及安装质量进行系统化管控。以下是分阶段检测方案及常见问题处理建议:
一、出厂前质量控制(生产环节)
1. 原材料检测
水泥/硅砂:氯离子含量≤0.06%(防止钢筋锈蚀),使用离子色谱仪检测。
铝粉:活性铝含量≥90%,通过发气试验验证(24h发气量≥180mL/g)。
石膏:SO?含量≥35%,控制凝结时间(初凝≥6min,终凝≤30min)。
2. 生产工艺监控
料浆稠度:控制流动度160-180mm(跳桌法),避免料浆过稠导致气孔不均。
静停养护:温度40-50℃,湿度≥90%,养护时间2-3小时,防止坯体硬化不足。
蒸压制度:1.3MPa压力、190℃恒温8小时,确保水化产物(托贝莫来石)充分结晶。
3. 成品抽检
外观缺陷:
裂纹:长度≤50mm,宽度≤0.2mm,每面≤2处(按GB/T 15762-2020)。
掉角:缺棱尺寸≤20mm×30mm,每块板≤1处。
尺寸偏差:
长度/宽度:±4mm,厚度:±2mm(用激光测距仪检测)。
板面平整度:≤2mm/m(2m靠尺+塞尺)。
物理性能:
抗压强度:≥4.0MPa(100mm立方体试件)。
干燥收缩值:≤0.5mm/m(快速法,50℃烘干48h)。
二、进场验收检测(施工前)
1. 外观与数量核查
抽检比例:按批次抽检5%,且不少于3块。
拒收标准:蜂窝麻面面积>单面10%,或贯穿性裂纹存在。
2. 物理性能复验
含水率:≤8%(便携式木材含水率检测仪,沿板厚方向测5点取平均)。
导热系数:≤0.16W/(m·K)(热流计法,验证保温性能)。
放射性:内照射指数Ir≤1.0,外照射指数Iγ≤1.3(γ能谱仪检测)。
3. 特殊环境适配性
冻融循环:北方地区需经15次冻融(温度-20℃→20℃),质量损失≤5%。
耐火*限:100mm板耐火≥3小时(炉温950℃持续加热)。
三、安装过程检测(施工中)
1. 节点构造检测
连接件:U型卡间距≤600mm,锚栓深度≥50mm(拉拔试验≥1.0kN)。
接缝处理:
宽度:3-5mm(塞尺检测),过窄易开裂,过宽降低气密性。
填缝材料:专用粘结剂+200mm宽耐碱网格布,抗拉强度≥0.5MPa。
2. 垂直度与平整度
垂直度:2m托线板检测,偏差≤3mm。
平整度:2m靠尺检测,偏差≤2mm(检查门洞、转角处)。
3. 管线开槽检测
槽宽:≤1/3板厚(如100mm板槽宽≤33mm),深度≤1/2板厚。
修补质量:开槽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实,表面挂网抹灰抗裂。
四、常见质量问题处理
问题检测方法处理措施
板缝开裂超声波探伤仪检测空鼓率剔除旧缝,重新填缝并加贴碳纤维布(宽度≥100mm)
含水率超标便携式检测仪多点测量自然晾晒或红外线灯烘干(控制板间通风,避免直接暴晒)
强度不足钻芯取样法检测抗压强度拆除替换,或双侧加贴钢板(厚度≥3mm,M10膨胀螺栓固定)
安装倾斜全站仪测量垂直度局部拆除重做,误差≤1mm/m
五、检测工具与标准
通用工具:钢卷尺、激光测距仪、2m靠尺、塞尺、响鼓锤。
专业设备:
含水率检测仪(Tramex CMEX5)
超声波探伤仪(Proceq GS8000)
导热系数测定仪(Hot Disk TPS 2500S)
参考标准:
GB/T 15762-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JGJ/T 17-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
GB 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六、质量追溯与改进
批次管理:每块板喷印生产日期、厂家代码、质检员编号,实现全流程追溯。
数据存档:检测记录保存≥5年(含原材料检测报告、生产参数、养护曲线)。
智能检测:部署AI视觉系统实时监测板材外观,缺陷识别率≥95%,误报率≤3%。
通过系统化检测流程,ALC板安装合格率可提升至98%以上,返工率控制在2%以内。实际检测中需结合工程重要性调整抽检比例(如工程抽检率提升至10%),并定期校准检测设备确保数据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