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轻质隔墙板的安装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及注意事项:
安装步骤
板材进场与验收:ALC板材进场后,需进行材料验收,确保板材质量符合要求。合格后按照图纸所示位置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放基准线:在楼板上弹出墙板安装线,在顶部混凝土梁下、楼板下方,以及两侧混凝土柱或砌体墙上弹出控制线,为后续安装提供基准。
板材切割:将板材置于手翻车上,测量其尺寸并弹出切割线,用专用的切板机切割墙板的长度和宽度,以满足安装需求。
固定U型卡:在安装位置的顶板或梁部位安装用于固定ALC板的U型卡,U型卡用射钉固定于顶部结构构件和底部楼板上,U型卡之间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板材安装:
板材上端及下端距板材边缘80MM处(或根据规范要求)可钉入管卡(部分规范已取消管卡做法,改用U型卡固定),但当前主流做法为提前固定好U型卡。
竖起一张板之前,在墙板对应位置的顶部以及墙板与主体结构柱或构造柱连接的侧面披刮专用砂浆,并在墙板的底部座浆。
将板材从手推车卸下并竖起,用撬棍调整墙板位置,同时调整墙板的垂直度,并使墙板与安装线重合,可借助激光放线工具。每安装完成一张墙板后,上下两端均打入木楔固定。
垂直度与平整度校对:用靠尺检验墙板的平整度,使墙板的安装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利用靠尺、激光水平仪等工具调整板材的垂直度,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板缝处理:
板材安装到位后对板材之间、板材和墙梁顶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处理,使用专用粘接剂和专用修补剂加网格布进行处理。
ALC轻质隔墙板与板之间榫卯自然咬合,无挤胶粘形成变形缝;安装后稳定期一周以上贴网格布胶粘封闭板面,装饰作业须在板缝处粘结耐碱玻纤网格布抗裂,网格布宽度不得小于300mm,沿板缝居中设置。面层装饰材料宜采用弹性材料进行装饰施工。
如有粉刷层,建议采用石膏砂浆粉刷,收缩性小,减少墙体开裂的风险。
预留构造柱施工:对墙长大于6m按照规范要求预留构造柱位置,待ALC板墙安装完成后统一进行构造柱施工。
开槽预埋线管、盒:
安装完成后14天方可进行水电开槽,使用专业工具开槽,先放线,后开槽。开槽切口宽不限,深不宜大于板厚的1/3。
水电管线安装完成后间隔7天才允许抗裂砂浆修补施工。
其他细节处理:
转角墙及T型墙体连接处需打入销钉,使墙体间连接牢固,销钉位置宜距隔墙顶和底各300 - 400mm,销钉间距为700mm左右。
墙面安装完成并达到质量要求后,进行补缝及挂网。
板材安装24小时后,才可拔出木楔,再用水泥砂浆填补空洞。
ALC隔墙板安装完毕,7日内不得在板材上进行开孔、开槽等作业,以免板材粘结部位因震动而开裂。
注意事项
运输与堆放:
吊装、堆放时,起吊时需用尼龙吊带(不可采用钢丝绳)捆绑于板材两端600mm处,每次起吊重量不超过2T,落地时板材两端600mm处各垫枕木一块。吊运时要有专人指挥,板材两端吊带捆绑距离要一致,吊带要顺直,保证板材两端同时离地和落地。为方便驳运板材,卸货时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两层,条件允许时单层堆放。
不使用工艺达不到国家要求或者配料、工艺不合理的板材。
不应为满足工期,将不够龄期28d的墙板送至现场使用。
应在运输和施工现场采取防潮措施,防止板材受潮。
应提前1 - 2个月与内墙板公司沟通图纸深化相关事宜。
二次结构深化布置:
陶粒板墙长及ALC轻质隔墙板墙长大于6米,小于12米,在中部设置构造柱。
转角墙及T型墙体出的销钉须按图施工,靠板材专用修补材连接。户内门安装采用型钢进行加固安装,小于1500的门采用板材搁置100,用对拉螺栓加固,大于1500的门洞采用型钢进行加挂,进户门采用钢筋混凝土门框。
门洞上方宜采用下挂结构板形式,管井、卫生间等经常受水浸的楼地面应有反坎。
由于ALC轻质隔墙板材料特性,不适宜用于200mm宽以下的墙体,特对本工程中门垛边小于200mm的短肢墙、门垛,均采用二次结构施工,采用植筋方式,内配2根8mm螺纹钢筋,用C25细石混凝土填塞。
排版与开槽:
ALC轻质隔墙板材安装前须根据模数进行排版设计,小于200的ALC墙板不得使用,按照小板中间,大板两边原则进行排版。
单元分户墙Z好不要使用ALC轻质隔墙板材墙体,建议设计院进行更改。
材料吸水性处理:卫生间等部位易浸水,ALC材料吸水性较好,ALC轻质隔墙板深化时与设计院沟通,考虑采用实心砖进行施工。
配电箱部位处理:
为配电箱应制作异形板,并预埋在异形板内。
严禁墙板安装后开槽埋设配电箱。
配电箱应在厂内预埋、补强;如不能在厂内预埋、安装,则须在墙板安装(上墙)前在工地预埋、安装。